中国需要新一代"火箭科学家"


《中国证券报》
1999年3月22日 第一版


 

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之一,是要设法建立起一个能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相对有效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在此包括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等等。

在西方,现代金融学被比喻为管理科学领域中的"火箭科学"。现代金融业被比喻为当代西方经济管理的"航天工业"。这一独特的地位体现在西方金融行业中资产额、就业量、投资量之巨大,电脑应用之广泛与先进,以及行业管理的复杂性和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现代国际金融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存款与贷款,而是经常被定义为:风险管理或风险转换行业(Risk Management or Risk Transfer Business)。运用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和各种各样的衍生品(Derivative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以秒计算的风险分解、组合与转换,从而使充满不确定性的九十年代西方经济做到了尽可能平稳地运转与发展。金融市场的繁荣、萧条与危机,已与整个经济的繁荣、萧条与危机密不可分。金融体系的混乱与崩溃,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混乱甚至崩溃。

金融在国际经济中的这种独特地位,决定了中国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努力中,绝对绕不开金融体系改造这一"鬼门关"。说它是"鬼门关",是说它难以理解,难以把握,风险很高。由于中国把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这个风险在此便有了更加深远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中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有利条件是:在金融技术方面,中国现在没有面临五十年代时期西方对火箭技术的严格禁运,从而中国目前已能够直接请到西方金融机构帮忙。中国目前已在开始利用这个机会,这是十分明智的,西方的金融体系用了几百年发展到今天这样水平,有这个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这对在较短时期建立好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绝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就会容易了。事实上,这个改造仍有种种困难: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现代金融观念和思路,中国非常缺乏现代金融之人才与专门技能,中国还缺乏现代金融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法律设施等。

从风险上看,改造金融体系比搞航天工业的风险更高。搞航天工业,风险的最大限度是对这一行业已投入的资金额。金融行业是一个中介行业。金融业由于涉及到千家万户与整个社会,从而风险是无限的。

人才是金融体系成功的关健,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行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脑力劳动。现代金融的复杂程度以及它所要求的电脑应用程度,已经使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或"文科"。它已成为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综合科学,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因此,在西方人们常把金融专门人才称为金融工程师(Financial Engineer)。 日益精巧、复杂并被广泛应用的衍生品,已经改变了金融行业的全貌。世界各金融中心的"火箭科学家"运用新型的金融产品可在眨眼之间调动与运转成千上万亿美元的资金流量,进行全球范围的风险组合、交换与资金再配置。这个事实,对中国有关领导人理解现代金融的难度以及现代金融人才的价值十分重要。培养一个第一流的金融专家,如同培养一个一流的现代科学家,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大的投资,还需要发达国家著名学府和公司的培训深造。现在中国创建现代金融业与当年创建中国航天工业有个相似之处,即无法搞"小米加步",而只能真正承认"科学定律无国界"。否则,将很可能会造出一个虽有中国特点,但却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金融体系。

发展中国的当代金融业,如同当年发展中国的航天工业,要解决的难题很多。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中国的新金融体系需要新一代的"火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