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 正本清源

——我对“资本运营”提法的批判

《中国财经报》

1999年4月22日,4月29日,6月3日 第二版 连载

一、理论、媒体误导,危害巨大

改革开放给曾经封闭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使我们比较清醒地看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西方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学习、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对加快中国的经济改革,尤其是市场化进程,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我们,尤其是经济理论界和新闻媒体,不能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了解、把握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方式,就会导致经济上以偏概全,副业当主业,不务正业等多种畸形发展的怪现象,致使很多人和企业深受其害,甚至招致没顶之灾,国家损失惨重。

1. 期货篇

在 1992 - 1994 年的短短两年间,由于理论界的严重误导,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不但从无到有,而且发展到从海南岛到哈尔滨,从厦门至乌鲁木齐全国遍地开花,其数目远远超过全世界其它地区商品期货市场的总和。难怪很多人无比自豪地说:“我们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别国曾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还有人断言: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期货市场。其实,大多数的呐喊者连期货到底是什么,期货是货不是货,都没有搞清楚。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风起云涌、你追我赶的大环境中,无数的企业和个人,大到国家级进出口公司和老总,小至街道委员会和家庭妇女,抱着“期货经济”就是最有效、最赚钱的经营方式的梦想,纷纷投入到期货的“战场”上。经过一阵残酷的“拼杀”,绝大多数人失去了梦想,很多人倾家荡产,众多公司的损失是以十亿、百亿美元计算。就在 1998 年,还有成千上万的北京人上当,被“新国大”卷走数亿人民币。

新国大集资诈骗案    

新国大集资诈骗案主犯曹予飞是北京新东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于 1997 年 6 月至 1998 年 7 月,先后以合作、联营、收购等方式,非法成立山东中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以承诺无风险投资、高额回报为诱饵,采用设假盘提供假信息等欺骗手段,骗取 4100 多人、高达 5 亿余元的集资款。他将其中的大部分据为已有,并销毁账目携款潜逃,后被抓获。

这场由无知和误导引发的期货市场的盲目“火爆”葬送了本来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期货市场前程。其实,在国际上,期货只是极少数受过专门培训的个人和专业化公司从事的事情,与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和公司无缘,即使一般人和公司想参与,必须通过经过培训、考试、注册的经纪人公司,公司还需董事会批准,方可进行。

2 .股票篇

伴随着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的降温、消失,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股票上。一时期,炒股成了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各界人士争相入市,不少人工作都不干了,专门去炒股。企业界则认为搞实业不如炒股钱来得快,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股票市场上。由于社会各界的过度投机、机构大户的操纵、银行资金的介入、新闻媒体的误导和推波助澜等原因,使得股市在九六年下半年出现了国际上罕见的疯狂暴涨。如果当时国务院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那将势必酿造成一场巨大的股票大灾难。

本来股市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事实上和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在股票上赚到钱。但是中国的股票早被“炒”走了“味”,尤其是在九六年媒介的巨大宣传下,在九七香港回归大旗的号召下,和“牛年走牛市”等胡言乱语的鼓舞下,千军万马齐上阵,抬也要把股市抬起来,所有股票一起涨,但最终绝大多数股民和企业损失惨重。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股票投资是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从事的事情。一般百姓和企业不直接介入,企业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融资和调整资本结构 , 并非投资获利 , 因为那不是他们的专长 , 若要介入 , 他们往往要找经纪人公司帮忙。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还不懂如何经营管理,所以同 1994 年原则上禁止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业务一样,国务院禁止国有企业买卖股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和英明的。否则,会有更多的企业不务正业,从事他们所不熟悉,甚至是不懂的而风险又大得多的行业。

2. 资本市场篇

伴随着股票市场的降温,国企改革的深入,人们又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资本市场上。很多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国家领导人都认为,国有企业要走出困境,要在资本市场上做文章。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不但是解决国企难题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而且可以用股民的钱冲销银行长期积累的呆账,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我曾在 1997 年向国务院有关领导说过,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这个方案的实施将无利于任何一方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并将严重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许多企业把“包装上市”视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一些上市公司的“乔装打扮”掩盖了企业的真实面目,使广大股民上当受骗。企业上市为什么要“包装”呢?它合格就让它上,不合格,再“包装”也不能上。

事实证明,资本市场救不了困境中的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不过是企业集资的一个场所,尽管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许多积极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正相反,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经营业绩将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好坏。换句话说,资本市场不应是“扶贫”的场所,而应是给优秀企业插上翅膀、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场所。广大股民(投资者)是股票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果广大股民的利益长期得不到保障,股票市场的发展将会是很困难的。

前不久,理论界在资本市场和企业管理认识上的另一个普遍错误是,把股份制同现代企业制度联系起来。其实,作为企业存在的多种形式之一的股份制已存在了几百年,并非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存在和运作的一种形式,股份制有它的优势,但那种认为股份制的实施将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股份制并非“一股就灵”。

4. “资本运营”篇

目前,国内经济理论界、媒介、商界及企业界最流行,最时髦的所谓经济理念莫过于“资本运营”。有关此类话题的报告会,研讨会,书籍,论文等到处可见。中央电视台的商务电视节目在春节期间还做了有关专访报道。

坦率地讲,我曾在 80 年代考取了几乎所有美国金融、证券行业所需的营业执照,从事金融、财务管理工作多年,并曾在数所大学教金融、财务及证券管理方面的课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资本运营”。我们知道,在美国有关资本市场、财务管理及证券市场方面的书籍多得很,但是有关“资本运营”的书籍恐怕一本没有,自然,大学里是没有这门课的。到底什么是“资本运营”?资本怎样运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资本运营”引起国内这么多的重视?带着这些疑问,我去书店买了好几本不同作者写的“资本运营”书。

二、对“资本运营”的剖析

1. 究竟什么是“资本运营”?“资产运营”的界定是什么?

一本书是这样解释的:“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存量资产变为证券化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多种方式进行运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的一种经济活动”。坦率地说,这句话我一点也看不懂。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竟然有几本书有着几乎一字不差的解释:“资本运营是一个新的经济范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一致。我们认为,所谓资本运营,是指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资本运营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坦言,人们对所谓的“资本运营”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一致。作者所说的所谓“资本运营”目标 ── 实现资本的最大化,与所有营利性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 让所有资产(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和效益,从而实现企业资本增值的最大化并无任何差别。几百年来,这一直是企业最基本、最直观的目标,与突如其来的所谓“资本运营”并无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本有关资产经营方面的书是如何界定资产经营的。作者写道:“近年来,资产经营这一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不同的论者对资产经营含义的界定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看,资产经营是作为一个相对于生产经营的概念而提出来的。 ... 资产经营的对象不同于生产经营的对象,生产经营始终以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劳务作为其经营对象,而资产经营的经营对象是企业的一切能获得收益的资产,它不仅包括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而且还包括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上面的解释真够绕的,显然也把作者本人绕进去了。 首先,作者同样坦言,对什么是资产经营尚无统一界定。其实,资产经营同我们平常说的经营管理完全是一回事。二者都是对企业的所有资产,其中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企业资本(因为资本不但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的净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其次,由于作者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有形资产,什么是无形资产和什么是资源,因而导致他(她〕对资产经营(经营管理)对象的误解。

综上所述,从上述作者对“资本运营”或“资产运营”的界定来看,很显然作者对什么是资本,什么是资产这样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搞清楚,还怎样来谈什么所谓的“资本运营”或“资产运营”。正因为对资本和资产都分不清楚,自然,作者对“资本运营”或“资产运营”的界定不清。此外,由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金融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了解甚少,作者将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贯目标误认为是所谓的,根本不存在的“资本运营”目标。

2. 所谓“资本运营”或“资产运营”的内容

由于作者对最关键、最基本的名称术语,对所写题目的界定都搞不清楚,所以在内容上更是五花八门,不着边际了。有的作者,连资本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谈起什么实业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等。名堂还真不少,我还真不知道无形资本是个啥样子。作者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从十九世纪末延续至今的世界性所谓的“资本运营”浪潮。既然所谓的“资本运营”已存在了一百多年,作者为什么又说:“资本运营是一个新的经济范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一致”。显然,作者本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就不对。很多作者把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期货投资、外汇投资、房地产投资和 BOT 投资都写进“资本运营”的操作方法。事实上,除证券、投资公司外,大多数的企业很少从事上述投资,尤其是期货、外汇、房地产和 BOT 。

还有作者大篇幅阐述“资本运营”是搞好国有经济与企业的途径。另有一书,名为“资本运营”,但内容讲的全是有关所谓的“资产运营”,什么资产运营是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企业资产运营历史沿革、资产运营、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强强联合,营造“航母”战略、兼并收购、低成本扩张战略、产权市场与投资银行等等。其实,上述的这些内容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运营并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谈了这么多资产运营,连证明和衡量资产状况的资产负债平衡表都没有涉及,这不成了空谈。如前所述,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所有资产和负债进行经营,根本没有什么“资产运营、资本运营”之说。 更糊涂的是,作者认为创办托拉斯是企业资产运营的创举,并论述创办成功的经验。我们知道托拉斯是一种经济垄断行为,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发达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立法禁止、反对托拉斯的做法。

几本书内容比较一致的地方是都谈到了收购、兼并、金融产品等。几本书的通病是,读的费劲、费解,甚至逻辑不通。这反映了作者对所写的东西根本不懂,生搬硬套。

总之,无论是资本还是资产,无论是“资本运营”,还是“资产运营”,无论是兼并还是收购,都必须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离开了这个重要依据和尺度,上述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或者只能是空谈。遗憾的是,几本书都没有涉及到这个重要的依据。

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资产负债平衡表

编制单位: ABC 公司 19XX 年 12 月 31 日 单位:万元

资产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25

50

短期借款

45

60

短期投资

12

6

应付票据

4

5

应收票据

11

8

应付帐款

109

100

应收帐款

200

400

预收帐款

4

10

减:坏帐准备

1

2

其他应付款

12

7

应收帐款净额

199

398

应付工资

1

2

预付帐款

4

22

应付福利费

16

12

其他应收款

22

12

未交税金

4

5

存货

326

119

未付利润

10

28

待摊费用

7

32

其他未交款

1

7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4

8

预提费用

5

9

一年内到期的
    长期债券投资

0

45

待扣税金

4

2

流动资产合计

610

700

一年内到期
    的长期负债

0

50

 

 

 

其他流动负债

5

3

 

 

 

流动负债合计

220

300

长期投资

45

30

 

 

 

固定资产:

 

 

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原价

1617

2000

长期借款

245

450

减:累计折旧

662

762

应付债券

260

240

固定资产净值

955

1238

长期应付款

60

50

固定资产清理

12

0

其他长期负债

15

20

在建工程

25

10

长期负债合计

580

760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10

8

 

 

 

固定资产合计

1002

1256

所有者权益:

 

 

无形及递延资产:

 

 

实收资本

100

100

无形资产

8

6

资本公积

10

16

递延资产

15

5

盈余公积

40

74

其他长期资产

0

3

未分配利润

730

750

 

 

 

所有者权益合计

880

940

资产总计

1680

2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1680

2000

1. 什么是资产?(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左边)

一般认为,资产就是企业的财产,但是,财会上的资产有其特定的含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力”。

企业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是通过资产负债平衡表表示和计算的,如上图所示。资产和负债在表上的排列顺序是流动性强的资产和负债排在前面,流动性差的资产和负债排在后面。资产负债平衡表左右相等,即左边的总资产等于右边的总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也叫股东资本或净资产)。换句话说,企业的总资产(表的左边)是用企业的总负债和股东资本(表的右边)换来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就等于净资产(或股东权益或产权)。

流动资产指的是现金,应收帐款,库存及其它可在一年之内转换成现金的资产。营运资产是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之后剩余的资产,即,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营运资产。国内很多人和书把营运资产称为营运资金,这个叫法恐怕不妥,很容易产生误导,因为营运资产不仅包括现金,还包括应收票据、有价证券、库存(存货)等,现金也是资产,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样,营运资产的管理不仅包括现金管理,而且还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有价证券、库存(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的有效管理是企业管理,尤其是财会金融管理的最重要作用之一。

2. 什么是融资结构?( Financial Structure )(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右边)

企业的融资结构亦称负债结构,指的是资产负债平衡表右侧的全部组成。它表示企业所有资产(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左侧)的资金来源,如应付帐款、短期借款、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债务。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不同,资本结构只包括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企业销售增长速度和稳定性、竞争环境(利润的稳定性)、资产结构(资产负债表的左边)以及管理层与贷款方的态度。它是企业财务杠杆决策分析的基础依据。

3. 什么是资本?什么是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所有者资本,亦称所有者权益,多数情况下,主要指的就是所有者的现金资产,少数情况下,除资金资产外,还有其它资产,它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表明企业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后的差额部分,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以及留存收益等。如果公司是股份制,所有者权益包括优先股、普通股、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 换个角度说,资本是所有者(股东)在公司的净资产。它之所以被放在企业的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右边,即负债方,因为它代表企业对所有者的负债。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它们包括长期负债(长期债券),优先股,所有者权益(其中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财务分析师通过资本结构的资金充足率、成份及产权比率(也叫债务权比率)来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通过调整、变换资本结构或融资结构,使其达到最佳组合,从而使每股市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

资本资产指的是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相对固定的长期资产,如:土地、建筑、设备、家具等。资本投资指的是用于购置资本资产的资金。美国税务局对资本资产的界定还包括证券投资。

4. 什么是合并、兼并、收购、剥离、分立及资产重组?

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变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合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新设合并,另一种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指的是两个以上公司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吸收合并指的是一个公司被另一个公司吸收,被吸收的公司可能被吸收消耗,也可能变成另外一个部门或子公司。第一种合并形式是共同利益的组合,合并各方交换普通股票,把资产和负债相加在一起。第二种合并形式是吸收方以现金或以债券收购被吸收方的股票和资产,如果被吸收的公司与吸收的公司属于同一行业,称为平行合并。如果双方的客户和供货商基本相同,称为垂直合并。

合并根据它们的经济作用又分为平行合并、垂直合并、市场扩展合并、产品扩充合并和集团合并。 平行合并指的是双方将具有直接竞争性的产品合并在一起。 垂直合并指的是将双方的客户和供应商合并在一起。市场扩展合并指的是双方将在不同的市场销售同样产品的公司合并。产品扩充合并是指双方将在同一市场销售不同,但相关产品的公司合并。集团合并指的是将不存在上述关系的或与上述公司无共性的公司合并在一起。

公司合并也许是友善的,即被吸收方欢迎的,也许是敌意的,即买方以高价或其它办法诱惑股东,迫使他们出让手中的股票。受到被收购的威胁,被收购方也会采取反收购的措施,比如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把对方想要的那部分生意卖掉或其它方法降低公司的吸引力。

兼并指的是一个公司通过收购资产或股票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办法,控制另外一个公司,合并与兼并经常一起使用。

杠杆收购,一词来自英文的 Leveraged Buy Out ,其英文简称为 LBO 。是自 80 年代开始风行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种企业兼并形式。近年来,这种兼并形式越来越盛行。

所谓“管理层杠杆收购”指的是公司管理层或公司用借来的钱收购、兼并其它公司,收购公司往往用将要被收购公司的资产作为集资或贷款的抵押担保。一旦收购成功,再用公司的流动资金偿还贷款。除此以外,公司的部分资产也可变卖减轻负债。公司管理人员可用此法将公司上市变为私营企业,取得公司的控制权。一些志同道合的投资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去收购其它公司,收购一旦成功,他们再通过发行股票使其变成为公共公司,用发行股票的收益偿还贷款,几乎在所有的杠杆收购交易中,股东(股票持有者)都将获得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收购。

剥离是指企业将其资产、投资、子公司或分部等通过出售、清算等形式分离出去。资产剥离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美国杜邦公司就曾经历过被动的资产剥离,法院曾令其将所拥有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巨额投资股份转让出去。

分立是企业资产剥离的一种形式。通过分立使子公司或部门变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传统的分立方法是将新公司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 1984 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分立为 8 个独立的公司。分立也可通过子公司或部门管理人员的杠杆收购或通过雇员股份计划完成。

前面作者所说各种所谓“资本运营、资产运作”均属企业重组的范畴。企业重组指的是企业股东、运作、资产、资本、负债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资产重组是企业重组的主要内容之一。 资产重组是对企业内的所有资产(也叫资源)和企业外可利用的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取舍,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条件和环境。当然资产重组往往会导致负债重组。资产重组不等于资产经营。资产经营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资产是企业的经营对象。而资产重组中的任何一种经营方式如兼并或分立都是不经常发生的,甚至是一次性事件,因此属于非正常性经营活动(也叫非常项目或营业外活动),因此,它必须在年终或季度报告中向股东解释。它的损益属于营业外或特别损益,必须在损益表上与正常损益分别列出,以示不同来源的损益(见下表),并要加以注明如兼并损失,剥离收益,违约金收入,水灾损失等。

A B C 公司
损益表

销售收入

$100,000

销售成本

50,000

毛利

50,000

管理费用

35,000

利息支出

3,000

税前 、 营业外损益前收入

12,000

所得税

4,000

营业外损益前收入

8,000

营业外收入(子公司出售〕

4,000

净收入

12,000

 

 

营业外收入前每股收益

$.08

每股收益

$.12

 

四、对所谓“资本运营、资产运营”的批判

1.“资本运营”:此路不通

我们知道企业的资本,是所有者提供的长期资金或资产,是企业欠所有者的净资产。如果公司是股份制,所有者权益包括优先股、普通股、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 。无论资本的来源和成份如何,企业经营管理的对象就是企业的所有资产。根本不存在“资本运营”。资本增值主要靠的是盈余公积,盈余公积的增值主要靠资产的运作,尤其是流动资产的运作,因此,对企业来说,如何使用它的资金比如何融资更加重要,因为,大多数金融市场比产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大的竞争性和更充分的信息。所以,一般来说,融资决策不大可能带来显著的盈利或损失。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很多公司把上市融资看得比企业日常经营重要得多,因此,融资成功后,企业的表现并不怎么样,让股民大失所望。我们知道股东资本并不包括企业的长期和短期贷款,所以所谓的股东“资本运营”的可能性和作用要比我们想象的小得多。

尽管资本和资本结构不能运营,但检验它们是否合理,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所谓合理不合理指的是资本的成本、成份、风险、数量、期限、结构、产权比率等是否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不是,就需要调整。

很多“资本运营”和“资产运营”的作者把兼并、收购等视为所谓“资本运营”和 “资产运营“的核心,其实,它们都属于公司重组(也叫公司整合)的范畴。公司重组是一只大口袋,里面装了很多东西,除兼并、收购、合并外,还有资产剥离、资产重组、所有权重组、公司的部分出售、子公司分立、股权出售、私有化等。

杠杆收购、资产重组等都是公司整合的具体方法。公司整合将使公司的运作、资产结构、资本结构或所有权结构等发生改变。由于公司整合往往是一次性事件,所以它不属于公司的正常经营范围。尽管如此,它仍是公司的管理范畴,并受到公司高层和财务金融部门的极大重视,因为它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变化或影响。

2.“资产运营”:名称不妥

ABC公司主要财务比例

 

1998

1997

1996

行业标准

赢利性

       

销售回报率(%)税后利润/净销售额

3.34

2.10

0.10

1.77

投资回报率(%)税后利润/总资产

15.03

7.52

0.31

8.66

股本回报率(%)税后利润/净资产

68.1

120.3

36.4

16.43

支付能力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84

1.62

2.00

2.63

速动比例(%)(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

1.12

1.26

1.48

1.15

运营效率

       

存货周转率(倍)净销售额/库存

13.6

17.7

11.7

6.0

流动资产周转率(倍)净销售额/流动资产

11.1

10.1

6.1

5.24

总资产周转率(倍)净销售额/总资产

4.5

3.6

3.0

5.44

固定资产周转率(倍)净销售额/固定资产

20.4

57.4

351.5

4.50

净资产周转率(倍)净销售额/净资产

41.9

48.5

148.7

2.56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例(%)总负债/总资产

77.9

93.8

99.1

49.5

股东负债比例(倍)长期负债/净资产

1.32

5.86

55.09

1.16

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说得更全面更准确一点,企业经营就是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经营管理,因为资产往往是通过负债而来的,换句话说,对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来说,没有负债就可能没有资产。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经营管理,不断地对各种资产如现金、产品、设备等的负债率进行调整,确定最佳资产负债率,从而获得资产的最大回报率。

上表是一个一般企业常用的财务比率分析表。通过它,可以了解和评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比如企业的盈利状况、支付能力、经营效率、负债风险等。表中的每一项分析几乎都离不开资产,所以,企业管理本身就是对所有资产的管理。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效率就是通过衡量企业销售与各种不同资产(投资)的关系来体现的。

资产管理(Assets Management)一词,一般指的是金融资产管理(Financial Assets  anagement)。金融资产指的是任何有盈利能力、有可能在未来提供现金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期货、期权、 房地产等。对一般企业来说,这些金融资产主要是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途径,并非有些“资本运营”和“资产运营”的作者所说的经营对象。它们主要是证券公司、金融机构投资经营并从中获利的对象。这是同一个事物的对立面,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作者的错误认识很容易以假乱真,误导读者,误导企业。

综上所述,资本不能运营,也不能直接创造价值。我们只能分析它的状况是否合理,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既然资本不能运营,也就不存在所谓“资本运营”的说法。既然不存在所谓“资本运营”,也就不存在兼并、收购等是“资本运营”的核心之“理论”。兼并、收购则是企业正常经营外活动,属于资产重组的范畴。资产重组是企业整合的一部分。所谓“资产运营”就是企业的正常经营,但这个叫法不合适,因为企业不但要经营资产,还要经营负债,两者是相互依赖,同时存在的,因此,不存在单方的所谓“资产运营”之说。股票、债券、期货、股权等金融资产是一般企业融资和风险管理的渠道,并非经营获利的主要对象,否则企业将会不务正业,跨行业与金融机构竞争。

总之,由于缺乏基本的经济理论、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金融方面的常识,许多作者的基本观点、名词术语的解释都是错误的,更何况内容了。想必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结果与初衷是大相径庭。

五.我国企业慎重整合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企业整合(亦称改组、重组)指的是企业资产重组、所有权、领导权变更、运营机制调整等。企业整合将会使原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运营机制及所有权等方面发生变化。虽然企业整合是企业正常经营外活动,甚至是一次性的,但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形成的。面对市场经济,原有经济体制和结构的不合理和不适应性已随处可见,已经到了不整合不行的地步了。

其次,在上述宏观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众多企业,同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尽管企业整合对我国企业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不要为整合而整合,更不要为赶时髦而整合。除了要避免上述批判的错误经营理念和做法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整合不仅仅意味着扩张,而更多的则是精简,不仅仅是获得,而更多的是舍去。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既然整合不属于企业的正常经营范畴,就更不等于盈利,整合的结果有时是亏损,但那正是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更好的经营条件和环境。

哈佛商学院副院长施莱辛格在论述企业长期管理的艺术时曾说,“有效的管理并非仅仅是直接成果的产生。有效的管理还包括为实现长期良好的结果而创造潜力。

六、人才与管理:企业发展的命脉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中的每一项资产和负债,其中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管理。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所以企业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有一流的管理,只有一流的管理,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只有一流的企业,才能创造一流的效益。管理不但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科学,而且是一门难以把握的艺术。企业管理的范畴很广,它不但包括与企业经营直接有关的方方面面和各种要素,而且包括与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和因素。与管理直接相关的学科有会计管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管理、统计学、运筹学、高等定量分析、决策学、产品及运作管理、宏观经济学、信息管理学、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货币与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管理、投机与套期保值、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房地产融资与投资分析、证券市场、审计学、税务学、消费心理学、领导艺术学、新增长经济学等数十门学科的近百门课程。与企业管理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气候、国内外局势和政治政策、各国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为管理问题,因而都可以在管理上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法。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实现企业的最终目的: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换句话说,企业的最终目的——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主要是通过经营效率的提高完成的。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主要看她的人均生产率。由此可见,人才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命脉。